THE INNER GAME OF TENNIS
THE INNER GAME OF TENNIS
2024.08.20记
好久没有读书了,今天重新恢复这个习惯吧。(* ̄︶ ̄)
外在和内在
每种游戏或活动都包含两个部分,外在的和内在的。
外在:外在的目标,或者 外在的对抗性选手。
外在的或表面的游戏就是和外在的对手进行对抗,并超越外在的障碍,达到一个外在的目标。
以网球这种游戏为例,外在的障碍就是为战胜对手必须尽量将每个球打出好的落点和速度,同时减少失误,这样才可能取得比赛的胜利甚至赢得最后的冠军。对于掌握这种外在的游戏,很多书都提供了不少的指示:比如如何引拍,挥拍,随挥。以及眼睛、头、手腕、小臂、大臂、肩、腰、腿、髋,等等甚至脚尖各自该怎么做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内在:“战胜所有妨碍我们”正常”表现的负面心理习惯”
内在的技能习得规律我们这里暂时称为内心游戏。这种游戏发生在球员的内心,内心游戏所面对的对手是自己,障碍表现的形式是,专注力的失去,过度的紧张,不自信,习惯性自责等。
在尝试掌握任何技能的过程中,只是重视这些外部的指令,而忽视相关的内在技能习得规律,是不可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的。
内心胜利
内心游戏中所取得的胜利(战胜自我)可能不会让你赢得更多的奖品,但,这种成就感是永久性的,不仅对于你在网球场上的表现会有帮助,更会让你在球场以外的地方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擅长内心游戏的选手将“放松的专注”(刻意地专注往往不能达到最高的专注层次且难以持续,后面有论述)这一艺术的重要性放在所有的技能之上。他发现了自信的真正基础;他了解赢得任何比赛的秘诀是不要太刻意(或叫不要太努力不要发力过头)。他总是将心里调整到非常平静的状态然后自然地和身体合二为一,让肢体自然地去在场上做出反应,在这种情况下,肢体总是会本能地,出乎”我”的意料地不断地超越自己,习得新的技术或能力。
习得规律
比如当我们学习说话和走路的时候它用的是心智的本能,或者是大脑的左右两个部分的协作(而本能或这个协作的过程总是超语言的,语言可以接近,甚至无限地接近,但永远不可能精确地描述这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必学的,是我们生而有之的,如果这个需要学习,就好比,你叫心脏不要忘了收缩运动,且最好每分钟收缩100次左右。
尝试去看而不是一直说
一位中年生意人决心提高他在网球俱乐部的排名,并请了一位职业教练进行指导。教练在训练过程中非常仔细地评价学员的每一次击球,给出了许多技术上的建议。虽然教练的分析很专业,但过多的指令让学员感到击球过程过于复杂,难以提升。他开始怀疑自己能否在这么多复杂的要求下取得进步,尽管教练相信这些指导会帮助他提高,但是实际未必。
少的说教 更多的观察----> 导致学员自动纠正
刚入教练这个行当的时候,常常“教”得太多。但有一天,心情比较放松的时候,我开始”说教”越来越少,更多地是观察学员的表现。让我意想不到的是,那些我所看见的击球过程中的错误在我没做任何提醒的情况下自动就纠正了
原因是 太多的指令会导致学员分心
无论她当时在想什么,都他妈是多余的!当她努力地非常认真地想要按照我所告诉她的方式去击球时,她不可能保持对球足够的专注。
视觉形象比语言要强,示范比解释要强,太多的指令不如不指令
“同一天的另一堂课是教一个叫P的从来没有拿过拍子的初学者。我决定给他示范如何击球,用尽可能少的言语性指示;我努力让他的大脑不受言语的“污染”(因为击球的过程本不需要言语来帮助),可以更集中精神来用直觉感受击球的过程),看是否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于是我一开始就告诉P我会尝试新的教法:以前对于初学者,我一般会围绕基础的正手讲解如何握拍,如何击球如何移动,但现在我准备跳过所有这些内容。我只是做10次击正手球的示范,并让他仔细观察,不要思考我在如何击球,而是单纯的去抓住正手击球的整体视觉印象(让自己的心象一面镜子去印下这个动作,言语会干扰镜子的清晰度,专注会强化)。然后他在心理重复这个视觉印象几次,并让他的身体去单纯地模仿。
接下来我开始示范,P同时也想象他自己在做同样的事。然后,当我把拍子放到他的手上,同时不经意地滑向正确的握拍方式时,他说,“我注意到每次击球你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移动你的脚步”,我对此没做任何直接评论,只是咕噜了一句,就叫他让他的身体去尽可能模仿击球的过程。他抛下球,做了一个完美的流畅的引拍,挥拍,随挥动作,并自然地结束在肩部的高度。做为第一次尝试,应该说是非常完美。但是,等等,他的脚,从它完美的准备姿势起到整个击球过程结束并收好拍子,它们一步也没动,它们完全就是钉在了球场上。我指了一下他的脚,P说:“哦,对了,我忘了!
整个击球过程他唯一没做出的动作,竟是他唯一努力记得要做的动作!其它没被言语描述没被提示的动作都得到了充分的吸收并重复地做出!
言语性思考是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的
“努力”要做某事,通常产生负面的结果。但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努力”有什么过错?太过”努力”(trying too hard)到底意味着什么? 状态奇佳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那些所谓状态极佳的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在某场比赛中,他们怎么打怎么有,常有神来之笔。他们当时在思考他该如何击球吗?或者根本上他在思考吗?听听这些通常被用来描述他们的句子:“他完全打疯了”“他的表现简直让人不可思议,”“他已经处于无意识的状态”;“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所有这些表达中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他们的心智的某一部分,不是那么的活跃(才导致了潜能的释放,思维总是伴随语言的,常常抑制了直觉能力或直觉性非语言性的感悟,所以西人有云,”人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国人有云”应于一切无所住而生其心,””念起之时乃生死关头等”。”
我1和我2
在每个球员心里,有两个”我”,一个”我”,看起来是发出指令的,另一个”我”是执行指令的。然后给出指令的”我”回过头来还要给这次执行作出评价。
给出指令的为我1,执行指令的为我2。
我一和我二之间的典型关系想象我1(teller)和我2(doer)是两个独立的人而不是同一个人的不同部分。
球员在场上正努力地要改进他的击球。“***,把你那愚蠢的手腕固定,”他命令道。然后球一个接一个飞过来,我1不断提醒我2,“锁住手腕,锁住手腕,锁住手腕!”是不是有点啰嗦?想想我2会得到一个什么印象?似乎我1不相信我2,要么觉得我2听不清楚,或者记性不好甚至很笨。但事实是,这个包含了所有潜意识以及神经系统的我2,能听见一切,并记住一切,几乎是无所不能。在扎实地完成一次击球的过程后(他便自动启动肌肉记忆的先天能力),从此他就知道该动用哪些肌肉来完成这个动作。这是他的本能。 那么击球的过程中实际常常又发生了什么?如果你只仔细观察学员的脸,会看到,他的脸肌肉会绷紧,嘴巴也做出怪相,因为太过努力也太想专注。但显然击球过程是不需要动用脸部肌肉的,收紧嘴巴不会让你更专注。
是谁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当然是自作聪明自以为是的我1,他本应是发出指令者,我2才是操作者,但看起来他不相信我2,否则他就不必自己来亲自麻烦。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虽然无意识的本能的自动化的我2完全有能力来胜任本属于他的工作。电子版),虽然我2通过你的练习早已拥有了这个潜力,随时准备为这一刻的到来自动地做出反应,虽然我2控制肌肉系统的能力远远在我1之上,我1却不愿不相信我2。
再回到我们的球员身上,因太过努力,他的肌肉过于紧张,接触球的时候,手腕松动了一下,球击中了对手身后的挡网。“你这个傻B,永远也学不会如何打反手,”我1抱怨到。由于想得太多,分析得太多,并过于努力,我1不断地再制造紧张,直到肌肉之间互不协调。我1才是罪魁祸首,但他却将失败归于我2,直到破坏和我2之间的信任关系。结果是击球效果越来越糟,挫败感开始建立。
“我一我二在心理层面上合二为一,意味着要掌握几种内在技能:
1)对于你想要得到的结果,一定要得到一个尽可能清晰的图像(视觉意象)
2)学会信任我二,相信它能做出最佳的表现,并从成功和失败中都要学习
学会不带”分别心”地去观察,也就是单纯看发生了什么而不是仅仅看它如何进行得好或不好。(这样我一的情绪就不容易起来,好了就喜欢,不好就责备,这些情绪都不利于一个稳定的心理状态
心智安静 —> 合二为一
要达到’合二为一’,需要让心智逐渐安静下来。让心静意味着减少思考、算计、判断、担心、害怕、希望、努力、后悔、控制、紧张和注意力的分散。心彻底静下来的同时也就是完全专注于此时此地并达到行为和行为者完美地合一的时刻。
如何让心静下来
忘掉分别心
下面举例子解释了分别心
分别心: 针对一个单纯事件去附加积极或消极的价值这一习惯性行为。
观察几乎所有的比赛或训练课,都可以看到这种分别出好坏的判断过程。如果仔细看击球者的脸部表情,你们看到他心里在做出分别。每次打出臭球,眉头都会皱一下,而自认为打好了,则会流露出满意的表情……
想象球员A和球员B在打比赛,C当裁判。在破发点上,A的二发出界了。C就喊出,“出界,双误”,A看见球出界了,并听到双误的声音,心里开始骂自己,并认为这次发球非常’糟糕’;但同样的一个发球动作,对于B来说,非常’好’,并笑了;裁判既不笑也不皱眉。 这里想要说的是,球员一个单纯的击球行为的所谓’好’'坏’并不是这个行为本来的属性。只是不同的球员依据自己个人的角度而加上了好坏的评价。结果,A会说我不喜欢这个事,B会说我喜欢。裁判,在这里具有讽刺意味地被称为作出判断的人,却没有从积极和消极的角度对这个行为进行判断;他只是对球出界做出判断并喊出来而已。如果类似事件再发生几次,A会变得非常沮丧,B则会继续感到高兴,裁判则对所发生的没有任何兴趣,继续作他的记录。
自我评价,就是我1对我2的不够信任从而导致的操控
念起之时,乃生死关头。正是这个分别心在驱动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先是球员评判他的某次击球是好或坏。如果觉得不好,他就会开始想哪里出了问题,然后告诉自己如何来纠正。接下来,他会努力地纠正,并同时给他自己一些如何纠正的指令。最后他再做评估。显然这个过程,心智绝对不可能安静并且身体因太过努力而僵硬。同理,如果这次击球被自认为好,我一会开始思考自己是如何打出这记好球的,并尽量让身体重复这一击出好球时的过程,也会用一些指令来帮忙,努力地去做自己认为的动作等等。两种心理过程会因为进一步的评价发生而结束被其它内容代替,念念相续,且我一始终保持着对我二的意识状态,生怕它出错,或又怕它表现好时自己不知原因。可想而知,球员的肌肉在需要放松的时候是紧绷的,击球动作失去流畅,很糟糕,并产生恶性循环,评价越来越差,紧张的程度了越来越深。
在我一评价完几次击球后,它会很自然地开始总结。本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反手又一次没打好“,但它可能会想,“你有一个很差劲的反手”。本来是“在那一分上你紧张了“,我一会得到“你是这个俱乐部第一大蠢货,“的结论,其它类似的总结性评价还有,“我今天一天运气都不好,““我总是打丢容易的球“我太慢了,“等等。观察这个分别心引申它自己的过程很有意思。开始可能只是埋怨,“这次发球真臭,“然后扩展成,“我今天一天都发不好球。“再有几次发球不理想后,这个评价就变成“我的发球是弱项,“再进一步,“我不是一个好的网球运动员,“最后,“我干什么都不行。”,首先意识对某个事件做出判断和评价,然后是一系列事件,并展开联想,最后对自己做出评价。
念起
球员评判他的某次击球是好或坏。如果觉得不好,他就会开始想哪里出了问题,然后告诉自己如何来纠正。接下来,他会努力地纠正,并同时给他自己一些如何纠正的指令。最后他再做评估。显然这个过程,心智绝对不可能安静并且身体因太过努力而僵硬。同理,如果这次击球被自认为好,我一会开始思考自己是如何打出这记好球的,并尽量让身体重复这一击出好球时的过程,也会用一些指令来帮忙,努力地去做自己认为的动作等等。两种心理过程会因为进一步的评价发生而结束被其它内容代替,念念相续,且我一始终保持着对我二的意识状态,生怕它出错,或又怕它表现好时自己不知原因。可想而知,球员的肌肉在需要放松的时候是紧绷的,击球动作失去流畅,很糟糕,并产生恶性循环,评价越来越差,紧张的程度了越来越深。
带有偏见的标签或评判通常会引发情绪化的反应 会导致 —> 紧张,过度努力,自责等等。
用陈述性的但又是没有个人偏见的语言来表达你所看见的事实 —> 能让这一恶性循环过程慢慢终止。
玫瑰花
当我们埋下一粒玫瑰花的种子于土里,我们注意到它很小,但我们不会用批评的语气说"它怎么没有根呢,茎也没有,是花吗?",我们会把它当作种子看待,给它水以及作为种子生长所需的养料。当它破土而出时,我们不会评价它不成熟和发育不全;当蓓蕾初现时,我们也不会埋怨它不开花。我们会以充满惊奇的心情来见证它生长的整个过程并在它生长的每个阶段给它相应的照料。从它是一粒种子到它最后死亡,这朵玫瑰花始终都是玫瑰花。在它的内在,任何时间里,它的整个潜能都存在。在变化的过程当中它又保持不变;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刻,它都是完美无缺的,只是形式不一样。
去掉观察思考,而是直接反应
在镜子的帮助下,他直接’体验’了他的引拍。不用思考和分析,他增强了对挥拍过程那部分的意识。当心无杂念或分别(的意)识时,它会静下来,象一面镜子,越静这面镜子越清晰。在这时,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知道事情的本来面目。
在网球这项运动中,有两件重要的事需要知道。第一件就是球在哪里。第二件就是拍头在哪里。每个人一开始学球就会被告之盯球的重要性。非常简单:你看着它,就知道球的位置。你没有必要思考:"噢,球来了;过网的高度有一英尺左右并且速度相当快,它应该在底线附近弹起,我最好打它的上升期。"没有这么麻烦,实际**你就简单地盯着球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 **
要看清对象的本来面目,我们必须取下被分别心污染了的有色眼镜,无论它是蓝色还是咖啡色。这样做会让自然的习得能力释放,进入一种不可思议的美妙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