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方法论
谷歌方法论
职业的天花板来自于认知的局限性
计算机思维
“人对“大”和“小”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其实受限于具体生活的环境。你习惯了某一个环境的度量,其实很难理解在量级上大得多的世界。对大部分人来讲,一亿等于财富自由,等于无穷大。”
不需要管理 —> 分类管理 —> index
不到十双鞋的人都是将鞋子随意地放在一起,不需要管理,出门之前扫一眼,选择一双就好了。而那些超过一百双鞋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进行了分类管理,否则的话,出门前这一百多双鞋每一双花20秒钟考虑一下,将近一个小时就过去了,约会恐怕就要迟到。如果鞋子再多,该怎么办?恰巧有一次有一个学员是做网上代购生意的,做的品类有几百种,累计卖了近万双,对他来讲,简单分类已经不能够解决问题了,他必须对鞋子建索引。
索引方法:
为鞋子建立索引系统,通过多种属性进行快速查找。比如:
- 按品牌索引:耐克、阿迪达斯、李宁
- 按颜色索引:白色、黑色、红色
- 按用途索引:跑步、正装、休闲
- 按尺码索引:39、40、41
查找方式:
在系统中选择 “品牌=耐克 & 颜色=白色 & 尺码=40”,立即找到目标鞋子的位置。
1、生活在不同世界里的人,习惯性的做事方法不同。
2、从小数量总结出来的方法无法应用到更高量级的问题之上。
等价思维
很多时候,一个较难的问题 A 和相对容易的问题B 是等价的。但是人类常常容易给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给了A 就解决 A,尽管它很难。而计算机则会试图解决等价,但是却更简单的问题。
模块化思维
我们在生活中,做一个桌子,或者一个椅子,会直接去做。而在计算机的世界里,永远是先制作几个非常简单,能够大量复制的乐高积木块,然后用很多这样简单的模块,搭出复杂的桌子和椅子。
网络和个体
人的思维是个体行为,作决定彼此不干扰。这有好的一面,但是也难以集中很多人的智慧,产生叠加的效果。事实上,群体智慧的简单叠加甚至不如个人的智慧。但是人工智能是建立在网络效应基础上的,它是通过很多彼此联系的计算机共同协作工作而产生的。
全局 和 局部
人做事情时,限于自己的认知,通常得到的是局部最佳,失去对全局的优化的可能性。由于计算机有处理大数的能力,以及是自顶向下的做事方式,更容易得到全局最佳。这一点在 AlphaGo 和人对弈时表现得淋漓尽致。
快 和 慢
人的进化是很慢的,每个世纪只有百分之几,总体来讲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是比较慢的,每年最多几个百分点。因此,人本身并不适应非常快速的发展变化。但是,计算机本身的发展是18个月翻一番,大约相当于10年增加100倍,在智能时代,人的思维要适应这种快速变化。
工程思维
用一个正确的数学或者工程工具去寻找答案。
而这个工具,常常需要跳出问题本身。这就如同你看蚂蚁的爬行轨迹时,不能跟在它的后面,而要从它的上方看。所谓掌握工程思维的技巧,就是要比生活超越一个层级。
比如,在高速行进的火车上分别往前面和后面各打一束光,哪束光的速度快?按照我们的直觉,或者说在低速世界里的经验,一定是往前打的光更快,因为速度是叠加的。
但是,爱因斯坦说,它们是一样快的,因为光速是个常数,产生不了叠加的效果。这件事我估计即便接受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人,90%也想象不出是什么情景,他们接受这个理论,仅仅是因为相信爱因斯坦是正确的。
不是跟在蚂蚁后面来观察一件事情发展的规律,而是在前面等着大家,找到极限所在,然后他告诉大家,就在极限里寻找具体问题的答案吧,不要浪费时间纠结没有意义的事情,也就是那些试图超越极限的事情。
如何提升自己 量级思维
条。
至于量级怎样提升,我以后会专门讲到。这里简单给你两个经验作参考:
-
牢记工程上量级的概念有多重要,不同的量级差距有多大,而且越到后来差距越大。始终牢记这一
-
改变习惯。对于投资人来讲,不要老沉醉于写了第一张支票,而要想办法写出最大的一张支票。对于讲师,不要总热衷于搞了多少次讲座,而要想如何当好校长。
对于工程师,不要老想多做1%的事情,而要想着如何在更有影响力的事情中,参与1%。
对于产品经理,不要老想省1%的成本,要想怎样能让用户为你的产品多掏一倍的价钱。
希望量级这个概念能让你在思维方式上开阔眼界。